传说远祖有虞氏帝舜在历山耕田而作,为本已美丽的历山又增添了迷人的神话色彩。
一知道所里组织去历山风景区秋游的消息,我便向朋友圈“求助”,让大伙儿帮我找找查查,查找关于历山关于大舜的一切,娥皇、女英也行。想起一位老师的话,他说我们不是猴子,猴子在大山里左爬右爬上蹿下跳的是活动;人不一样,人总是需要在赏景的时候陶冶自我。真要是上蹿下跳的没有点儿体会,那就真成猴子爬山了。朋友圈的反馈很是积极,有推荐了今年热播的电视剧《大舜》,有的推荐片尾曲《太平歌》,还有的提到了“中条山事件”,说应该去看看大舜善良、美丽、智慧的传说。
同样是传说,中西方却是不一样的模式。中国的上古传说故事多表现以善抑恶、以德服人、勤劳勇敢,有此类美好品格的贤人把大多数人凝聚起来,然后一个部落就形成了,壮大了。想象一下,四千年前有一个叫舜的人,出生寒苦,从小耕田劳作,吃苦受罪,却依然心胸宽广,智慧刚毅。田也种得好,野猪打得多,平日里有能力和谐解决邻里的土地纠纷和财物矛盾,众人便商定,舜啊,你就作我们的部落首领吧。有你领路,一定能子孙万代。
清晨驱车出发,晌午后到达。七个半小时前还是车水马龙的都市喧闹,尔后就蜿蜒入深山了,峡谷深处已是深秋。若不是一路上车窗外草木由绿到红的逐渐过渡,踏上历山的第一脚我准会惊叹一声:啊,湿漉漉的落叶!
霜降过后,万物开始复苏。山林里面凝雾重重,山峰就隐藏在浓雾后面,总窥不得其真容,此景正适合遥想。遥想大舜在这片现代人都少有涉足的俊山密林里过着怎样的生活。
历山是中条山脉的一部分,又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区内保存有华北最后一片原始森林,植被覆盖率达百分之九十,有“华北绿肺”的美称。听导游老叔讲,国家不允许在景区内大兴建筑,不允许过度开发。山里奇珍异木多得很,金钱豹,野羊,野獾,野猪,猕猴、大鲵,草林芝,木林芝,五味子等各种中草药,还有金雕等各种鸟类。老叔称我们为山客,这样的称呼很亲切也很朴实,住在大山里的人靠着大山生息,反过来又呵护着大山。老叔自然就是山民了,要不拿扩音喇叭娴熟地讲各种传说道各种故事,还真不太敢把老叔认作山民。老叔家里种玉米养牛羊,旅游开发以来他才多了一份导游工作。
看过北宋遗留下来的梁山村,王大姐一直在赞叹,导游老叔也被王大姐一个接一个的问题给缠住了。“这古代的房子上层放粮食下层住人是吧?里面也有墙龛吧?在墙上掏一个空间,里面能搁馒头啊什么的,现在都很少看到了。“王大姐兴致很高,还跟老叔聊到窑,先用土撑再用木头顶最后垒石头云云。游古村落让王大姐想起了许多往事,一边回忆一边返老还童了,进了大峡谷脚步都轻快起来了,把一群年轻人甩了一大截。
想来自己没少玩山游水。太白山的寒,金丝峡的幽,五台山的阔,芦芽山的俊,翠华山的秀,岳麓山的热烈,太行山的壮丽。只是到了历山女英峡,分外感受到了一种民族传统的水墨色彩美,一种只在古画中蕴含的素淡美。太白山的棱角分明像素描画,翠华山金丝峡等偏艳丽,像水彩画,对比之下历山就属于传统的山水国画了。可叹吾不善水墨也,看那山,墨灰的,树,有新有旧的落叶层层铺满地,多是黑白两色,稍显眼的是零星散落的深红阔叶,抬眼望去犹如一张灰墨大毯上点缀的粒粒红星。小雨霖霖不断,峡谷深处浓雾涌动,不时山风起落叶又至,整个人瞬间清净下来了,脑子里面各种皱巴巴的东西都被一吹而散,只留下深深的陶醉。想起《大秦帝国》里面的情景,墨家巨子带着子弟就在水墨色的大山里修炼。秦君去拜访,每次都能得到心灵上的宽慰,对付内政外交也有了定力。几番往来,还跟墨家一位女弟子相好了,这岂不是“人能常清静,世界皆太平”么。
峡谷的地质地貌十分独特,?线天、阴阳脸、娃娃鱼石、猴吻石、舜妃石棺、蛇头群排列两侧,还有地壳造山运动中冷却形成的斑斓状石头,据说有人还在那岩浆岩石头里面寻过宝。最让人惊叹的是峡谷陡峭处的一面宽大石壁,石壁凹凸叠错,奇特地形成一组浮雕。老叔问像不像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雕刻图案。像!像鸦片战争的抗英斗争,像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像八路军抗日英雄。想当年,就在这中条山上有过一段激烈悲壮的抗日战斗。中条山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与太行、吕梁互为犄角。那时日军想借此北控华北,南侵中原,西入关中,东联平津。日本人拿下中条山就拿下了南进北侵的重要桥头堡。日本的野心一度使中条山成为关乎国家安危之要地。现在细细赏摩,那峡谷深处的浮雕不就是天设地造的颂扬中条山勇士献身精神的不朽丰碑么,丰碑长存,以警后之览者。
历史是不容易忘却的。《千字文》讲,推位让国,有虞陶唐。遐迩一体,率宾归王。中华民族从来都是大胸襟大气魄,国家有何心性外表为其文明,这种文明自信何来?来自远祖勤劳勇敢遵道贵德得的品格和智慧,来自三皇五帝爱育黎首德被天下的贤良,延续着古圣先贤的质朴智慧到今天华夏传人依然在感化四方,惠及万邦。
秋雨行,历山行,披着细雨追寻到历山脚下,历史的光穿过千年在云雾簇涌中照射过来。祖辈在这美丽的家园辛勤耕耘用心守护,而今山河依旧壮美,盛世未央。
我以为,这样的游览历山大约能算得上有思有想有收获的爬山了吧。如其山名所示,历山本就是一座有历史有故事的山,行走在这样的水墨世界里,怀古抚今当是自然。
后记:飒爽十月,登高时节,又值秋雨绵绵,红叶尽染。致同一行五十余人踏进历山,顶烈风登高、踏落叶探幽峡、品农家山村美味、游北宋梁山村落,好不怡然自得。复返自然古今相通,清净自我天人合一。游历两日心旷神怡,意犹未尽,乃作此游记为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