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健之路的疑虑
5月10日,凉风习习,偶飘细雨;北京车公庄大街某饭店会议厅。
此时,德勤合并天健的“地震”余波犹存。
会不会有下一个天健?谁是下一个?关键是,当前本土所方向何在?
北京注册会计师协会召开的题为“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的本土化发展”研讨会上,与会本土所人士皆深表忧虑。
下一关口,正是本土所前十名、前百名,乃至全行如何发展的问题。
孰为主流?
如排除北京市场,“四大”在全国的市场份额仅20%;此外,国企改制中的能量释放还将持续相当长时间。“四大”之一的安永华明合伙人、自嘲在与会者中“身份特殊”的葛明据此表示,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在国内市场需求多元化背景下,“主流”仍是本土所。
“可以考虑联合成立一个大的国内会计师事务所集团,扩大本土所影响。”葛明如是说。
京都会计师事务所郑建彪表示“非常赞同”,他更直接表示“有规模才能影响市场”。
另有业内人士甚至设想,联合所将达到在国内挤掉一家“四大”的实力,跻身营业额前四。
本土所的“苦水”
面对来自财政部及注协的人士,数家本土所大吐“苦水”。
“中国超重量级企业纷纷进入‘四大’囊中”、“大型国企海外投融资‘四大’包办”、“国内金融、保险、基金业中的新兴业务‘四大’几乎包揽”、“据说国内40%的公司资产由‘四大’审计”……
总之,“优质、高端业务‘四大’垄断;本土所承接的多是中低端业务。”信永中和合伙人叶韶勋如是概括。
一资深人士认为,较之“四大”,本土所在税收、招投标、市场地位等诸方面确实处境不利。
而对与议题“本土化”相对的“国际化”,天华会计师事务所一把手夏执东认为,此“国际化”与“四大”的国际化相去尚远。
本土所“国际化”的现实意义应是:“能为进入或已在国内经营的外国企业服务”、“能为进入国际市场的本国企业提供服务”。
然而,能达到此标准的本土所如凤毛麟角。
对策
对前述问题,本土所自身应如何应对?
叶韶勋表示,本土所首先应正确定位,明确服务对象;二是拓展业务范围,增加高附加值服务比重;三是探索合适的内部管理模式;四是大中型所努力建立全国性服务体系;五是加大内部培训力度;六是提高研发投入。
而政府该如何作为?
夏执东表示,“政府、协会应鼓励、扶持、保护本土所的发展与国际化。”营造更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成为与会者最高呼声。
有发言者还表示:“应从考虑国家经济安全高度给本土所发展机会。”
谁的困局?
业内一资深人士、“四大”某所合伙人在会后表示,现在“四大”手中“好牌”皆为政府所发,如允许“四大”在国内开展业务后直接导致的国企海外投融资业务的垄断及一些其他类型业务垄断;如一所挂两牌,既对内又对外签字。
潜台词是,何时、如何把已发出的牌收回重洗?
希望
一政府官员表示:“有关部门也一直在努力,如近日正加紧研究解决招投标中涉及事务所利益方面的问题。”
新分管会计行业数月的财政部部长助理王军,日前一次激情演讲也可谓透出“重大利好”。
“五一”前夕,王军在纪念《会计法》施行20周年座谈会上透露,历时数月“初步思考”、广泛沟通、几经易稿的“有利于会计业、有利于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方案呼之欲出。
“我愿意给干活的人干活”,“说到会计就有亲切感”的王军表示,今后主管部门的工作将“每年为会计行业干几件实事”,“每年干几件为会计人员、注册会计师称道的好事”。
同时,王军还描绘了一幅注会行业远景,主管部门将花10年时间,为行业培养出1万名左右具有国际水准的高端注会人才。
在改革的2005年,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亦在谋变。
来源:中国财经报
|